业务范围

你的位置:盛煌 > 业务范围 > 1682年姚启圣收复台湾,康熙却想杀了他,最后为什么没有动手?


1682年姚启圣收复台湾,康熙却想杀了他,最后为什么没有动手?

发布日期:2024-06-08 03:58    点击次数:162

姚启圣真是个奇人,一般人都是官越做越大,他是越做越小,还自得其乐,而且他脾气臭,给皇上也没什么好脸色。

康熙当年启用他收复台湾的时候,心里是百般不情愿,但也没办法,毕竟无人可用,所以康熙想的是,用完姚启圣就杀了他。

而姚启圣这人很聪明,他在收复台湾后,面见康熙,只几句话就让康熙没法杀他,还给他安排了个不错的归宿。

那姚启圣到底说了什么?

康熙不喜欢姚启圣,除了他太聪明、跟自己玩心眼,不尊重自己外,最主要的是启用姚启圣,让他成了不孝子。

因为他父亲顺治皇帝曾下过旨,永远不录用姚启圣。

姚启圣本来是大才,顺治帝虽然在位时间很短,但也算个明君,他如此对待人才,也是迫不得已。因为姚启圣实在太目无皇权了。

顺治二年,姚启圣就当上了福建二品巡抚,本来前途一片大好,但他为了补上地方财务上的亏空,私放海禁收取关税,虽然本意是好的,但海禁是国策,这么大的事,不上报皇上,自己就给办了,这还了得?

顺治帝知道后颇为愤怒,直接将他官位降至三品,姚启圣还不知悔改,依然任性妄为,后又被降至四品,接着又降为七品。最后顺治帝实在生气,就把姚启圣一个南方人派遣到辽东极寒之地,当了一个养马的小吏,并下了圣旨“永不用此人”。

但多年后,康熙却打了他父亲的脸。

康熙十九年,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,盯上了台湾岛。台湾当时被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管理,与清廷一直分庭抗礼。

康熙誓要建功立业,成为千古一帝。收复台湾,一定要干,干成了,绝对会成为他帝王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康熙为此开始寻找合适的人选,他想到了周培公,而当时周培公身体太差,即将不久于人世,他临死前向康熙推荐了姚启圣。

康熙这才关注到姚启圣,而见了他后,康熙却恨不得马上杀了他,因为姚启圣是个老滑头,还蔑视皇权,不尊重自己。

但康熙可不是个普通的皇帝,他心里虽然很不爽,但为了千秋伟业,他果断烧掉了顺治帝曾经下的永不录用姚启圣的圣旨,任命姚启圣担任福建总督,和大将施琅一起着手收复台湾事宜。

姚启圣虽然心里对清廷有气,但他也知道孰轻孰重,收复台湾,维护祖国领土完整,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于是就这样,两人不和的君臣,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,一起出发了。

姚启圣上任后,他隔断了台湾与大陆的贸易,在经济上打压郑经集团,用了3-4年时间,让他们内部分崩离析,这期间,施琅一直小仗不断,并不断训练水兵,积蓄力量,终于等到最佳时机后,一击即溃,成功收复了台湾。

当捷报传来,康熙兴奋不已且无比自豪,作为帝王,创下这丰功伟绩,已经可以名留青史了。

而姚启圣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,因为接下来他就要进京面见康熙,康熙一直那么恨他,这次估计是有去无回了。但聪明如他,总有让自己脱身的办法。

这天,姚启圣面见康熙,康熙一上来就发难:“你帮朕收复了台湾,朕本应奖赏你,但这功业实在太大,朕不知道能奖赏你什么了?”

康熙这是在提醒他,你现在功高盖主,很危险。

姚启圣很聪明,他马上回应道:“老臣年纪大了,让我回家吧。”

康熙抬头看了眼姚启圣说:“你本事这么大,能清闲吗?”

姚启圣听出康熙还在犹豫,就说:“我生于康熙之年,是我的大幸,康熙帝是明君。”

明君怎么会杀功臣?姚启圣就这样让康熙断了杀他的念头。

最后,康熙赐给了姚启圣一座行宫,地处江南,里面有藏书1300卷,让姚启圣去养老吧。

这实则也是留了一手,意思是让姚启圣一直待在行宫,等于变向的监禁了。

那康熙为什么不杀姚启圣呢?

我认为首先,姚启圣在汉臣中威望一直很高,这也是当年顺治为何不杀他的原因,康熙立志做一个明君,他理论上不会杀姚启圣,但也不会让姚启圣过得太舒服。

而姚启圣很识时务,收复完台湾马上提出退隐,不给康熙任何机会。

他如果像施琅一样等着奖赏,可能真就没命拿了。

姚启圣本来就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,所以最后功成身退,成全了他和康熙,谱写了一段明君不拘一格用贤才的佳话。



上一篇:如今的台湾:凶宅被疯抢,小孩开始“消失”
下一篇:vivo不讲武德,6000mAh+5000万像素+1TB内存拓展,跌至949元

Powered by 盛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